第375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变身病弱科技少女》
第(2/3)页
他们觉得,自己运营游戏,是在强撑。
一般的游戏公司,基本上有三种。
第一种,是单纯的开发商,自己只负责开发,然后交给别的公司去运营。
第二种,是单纯的运营商,自己不开发游戏,专门代理别人的游戏来运营。
第三种,既是开发商,又是运营商,自己开发自己运营,还可能同时代理别人的游戏。
在国内的环境下,还有一个特殊的类型,那就是国外游戏代理商。
因为按照国家规定,在国内正式发行的游戏,必须由国内游戏公司进行代理,且服务器必须在国内。
国外的游戏,想要进入国内市场,就必须交给国内公司来运营,所以就有了这一批专门的代理商。
这样的政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的企业,防止国外大型游戏公司,垄断国内尚未起步的游戏市场。
然而这样的政策,也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
早期的代理商们,拿到国外的成熟的游戏,在国内运营,很快就爆发式的成长起来。
他们迅速积累了大量的金钱和经验,招揽了渠道和用户群,手里还有现成的游戏做模板。
于是,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之后,代理商们理所当然的照着国外的游戏,来开发自己的游戏。
等到国内的独立开发商冒头的时候,早期代理商们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了,比如疼讯和网意
让刚刚起步的开发商,去和已经掌握了市场、渠道、用户群体的代理商们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
于是,他们干脆和国外企业一样,自己专门做游戏开发,游戏运营就交给代理商。
这样一来,开发商要依靠代理商才能吃得上饭,天然的就比代理商们低一头。
代理商为了市场和利润,无所不用其极。
而开发商又无法抵抗,代理商让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使得代理商越发庞大和强硬,开发商越发的懦弱。
这间接的导致了,国内市场环境下,大家只重视渠道、市场、资本、人气,而非常不重视创作者和开发者。
你们不开发就不开发吧,我们去代理国外的游戏就是了,比你们做的还好。
市场主导,渠道为王,流量第一,至于开发商,他们没有话语权。
发展到现在,一般的开发商,根本不敢和运营商、渠道商做对。
即便是那些小运营商,也不太把开发商放在眼里。
而且,并不是开发商做的游戏好,赚了钱,双方就能和平共处。
有很多运营商,看着自己代理的游戏火了,就贪图游戏的版权,然后用故意拖欠代理费等方式,拖死中小开发商,这种事情,经常会发生在手游市场上。
游戏的收益,要再运营中产生,也就是说,开发商想要挣钱,就要先经过运营商的手,而运营商赚到手的钱,当然不想给开发商。
抓着钱袋子的运营商,就如同牵着缰绳一样,把开发商牢牢的遏制住。
现在,这些代理商,把青空游戏当成单纯的游戏开发企业,想要获取游戏的运营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