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六 铸币 二-《八零后咸鱼术士》
第(2/3)页
银圆正面与金币相同,背面的兰草竹子换成了灵芝纹和枫叶,以应和丹枫白鹿宫的美景。
与金币只有一种一两的不同,银圆共有三种规制的,分别为半两、一两二种。
半两银币直径35毫米,重25克,同样是含银九成,一两的45毫米,重50克,也是含银九成。
这在这个时期无论东西方,都是十分高纯度的银币了,因为西方银币通常都在七成左右,某些国家甚至还铸造有含银量不足一半的劣质银币。
铜币则有一文,五文和十文三种,正面与金银币相同,背面为橡树和莲花。
整个货币体系都是采用十进制,一两银圆等于铜圆一千文,与大明那边的银钱比例类似。
而一枚金币能兑换十枚一两的银圆,这要比大明在一比六到一比八之间浮动的金价更高,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大量大明的地主老财过来用金子兑换银圆,带回去赚这个差价了。
众人中最有经济头脑的丁晓峰却关注在面值最小的铜币上,他想到一桩好事,提议道
“如果我们以铜币为主,造一批铜圆出来,以现代机械加工的精美,绝对完爆古代铜钱,到时候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依靠小额铜币套取真金白银,二来也方便领地民众进行日常生活消费。”
铜他们不缺,这时代倭国的铜要比大明便宜不少,而且还有现代工业精铜可以大量购买,以现代的金银铜价比,其中利润更是惊人。
造币的利润历来是政府的专利,不过大明对此监管不严,主要是禁止民间私铸仿造大明历代通宝等铜钱,对于新铸的反而不会去管,太阴派和车晨虽然只是个男爵,但也是大明贵爵,尤其是身处海外番岛,自行铸造一些钱币方便民生,拿到朝廷上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造币的利益那些官老爷们不是不知道,但是对于古人的经济观念来说,士大夫们秉承着君子不言利的态度,基本上不会发表什么观点,尤其是各方势力都不会认为一个小小的海外领地里会有可能造出冲击大明货币体系的钱币来。
得到了太阴派诸人的认可,这一批金银铜币很快就铸造出来,一共有金圆九千枚,价值二十万两的银圆三十万枚,其中十万为一两面值,二十万为半两面值,铜圆更是有上百万枚,全都面向市场发行,欢迎民众进行兑换。
东宁岛上的领民们虽然有些迟疑,但是原本的闽粤移民身在海外多年,早就见过各种西洋番钱了,所以也见怪不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