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并购机会-《国潮1980》


    第(3/3)页

    这就是几乎所有流行时尚杂志的原始模版,也正是《平凡》杂志成功的秘诀。

    最早确立这一点的《平凡》杂志,在社会剧烈转型期对日本大众流行文化,完成了史无前例地全面渗透。

    由于电视的普及,电影和歌谣明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和粉丝量,日本诞生了当时新一代电视明星,如美空云雀,中村锦之助。

    《平凡》抓住这一机会,投入重金报道一切关于当红明星台前幕后的八卦信息,一跃成为日本五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娱乐杂志。

    为了跟拍当红的东映明星中村锦之助,《平凡》曾派一名编辑从东京到京都拍摄取材,天天跟着中村锦之助在京都的街道上游逛,这次报道花费了100万日元。

    为了拍摄富士山主题的艺人写真照,三名编辑在富士山的高级旅馆里连住几天,花掉250万日元。

    虽然当时的日本出版界,岩波书店,中央公论,新潮社,文艺春秋,讲谈社,小学馆这些出版巨头的风格都以思想启蒙或文艺批评为主。

    出版业界对于“凡人社”这种依靠爱豆八卦和写真拿下半壁江山的出版社评价不高,认为他们是真的“烦人”。

    《平凡》系杂志也因此被传统业界认为是内容低俗的街头读物。

    但创始人清水达夫却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对这些偏见不以为然。

    他认为,当前大众的思潮和生活方式才是推动日本社会前进的原动力,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大众文化才能代表日本现代社会,对《平凡》的偏见是日本知识分子的文化歧视。

    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料,任何反对意见都阻止不了民众的需要,阻拦不住潮流杂志的成功。

    到了六十年代,凡人社更名为平凡出版,已是坐拥三本百万级别销量的超大型出版企业。

    像其瞄准了更年轻群体,主要以大学生为主的《平凡PANCH》杂志,就是这个时期推出的。

    这本杂志受益于当时的人口结构,它推出时正逢日本第一波战后婴儿潮进入大学就读。

    相较于战后初期20岁上下的节俭年轻人,这波婴儿潮中出生的青年想参与日本新兴的消费社会,而且在经济上也负担得起。

    因此创刊号一炮而红,卖出62万本。

    不到两年,发行量就突破100万本。

    到1973年左右,平凡出版正式更名为MAGAZINE HOUSE出版集团。

    这个时候,其最早创刊的《平凡》杂志,单期发行量达到151万册的高峰,是日本整个50~70年代名副其实的头牌娱乐杂志。

    而且作为当时日本潮流风向标,MAGAZINE HOUSE出版集团的旗下许多杂志都有竞争对手的模仿产品。

    像头牌杂志《平凡》模仿刊有集英社的《明星》,后来推出的《平凡PANCH》有集英社的《週刊プレーボーイ》,《anan》有集英社《non-no》,《POPEYE》有讲谈社的《HotDog-PRESS》……

    可以说,MAGAZINE HOUSE出版集团的杂志就是日本潮流杂志的领头羊,甚至是亚洲潮流杂志所模仿的对象,几乎每本杂志都有对应的模仿者。

    于是随着销量攀升,《平凡》的编辑也成为了令人羡慕的职业。

    出国取材,大笔预算,参加媒体放映会,采访明星,住最好的酒店,出入最高级的餐厅,这一切正是那个经济起飞时期日本年轻人最向往的生活。

    哪怕到了八十年代的泡沫时期,MAGAZINE HOUSE出版集团也依旧延续了这种成功,继续引领着业内时尚潮流方向。

    所以《平凡PANCH》的停刊,绝对不是因为这本杂志真的经营不下去了。

    虽然也有销量近年来逐渐下降,杂志发行量跌破五十万销售量的原因,但这本杂志距离亏本还远着呢。

    真正停刊主要原因还是在于MAGAZINE HOUSE出版集团认为旗下杂志产品多有重叠,《平凡PANCH》在集团内部,发行成绩已经退居旗下杂志产品的十名之后了。

    对于集团来说,这就是鸡肋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那倒不如干脆停刊,整合优质资源,然后全力在更优秀的杂志产品上发力。

    而这就给宁卫民提供了难得的并购机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