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合则两利-《国潮1980》


    第(3/3)页

    毕竟是债主子的请求啊。

    应该说,双方见面还是比较客气的。

    不能开罪住友银行的想法,不但让清水达夫答应和宁卫民见上一面,而且当着吉茂部长的面,他还得耐心以礼相待,认真听取宁卫民的请求才是。

    不过,虽然姿态做足,是否真心想卖,最终会不会答应这笔交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好就好在宁卫民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把该如何应答早就想清楚了。

    实际上,在清水达夫和宁卫民当面会谈之后,原本只想应付一下的他,还真被这个陌生的年轻人撩拨起了一定的出售杂志的兴趣。

    不为别的,就因为宁卫民真的拿出了让他难以拒绝的筹码,对双方都大有好处的合作条件。

    在吉茂部长的见证下,两个人之间发生了这开诚布公的对话。

    清水达夫,“请问宁会长,你为什么要买我这本杂志?”

    宁卫民,“因为真的需要,我自己本人就职于皮尔卡顿公司,具体负责拉杆旅行箱和高档中餐的海外拓展业务。另外,我的妻子是松本庆子,她拥有自己的艺人事务所和制片厂。所以无论从我们双方任何一个人的事业角度来说,我们都需要有这样的一本杂志来替我们做宣传。这第一点是纯粹的商业考量。另外,您也应该清楚,我妻子曾经多次深陷舆论漩涡,不久前还因为燃烧系的周防郁雄而被一些媒体刻意针对抹黑。为此,吃亏多了,我们就有了第二点想法——认为应该拥有自己的一份舆论力量,以免今后我们再陷入这种麻烦,连为自己澄清谣言的能力都没有。”

    清水达夫点点头,似乎很能理解宁卫民的心态,但又不留情面的继续直言询问。

    “恕我直言,杂志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办好的。您似乎毫无相关经验啊,那您买下我们的杂志之后又准备怎样经营?”

    宁卫民表现的很谦虚,“您说的对,我确实缺乏相关经验。不过,这也恰恰是我看中《平凡PANCH》这本杂志的理由。贵公司可是日本公认的最好的潮流杂志出版公司,《平凡PANCH》自创刊以来,已经发行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运营模式成熟,内容层次丰富。可以说《平凡PANCH》的杂志社编辑们都很出色,也有足够的经验,已经是行业里占据相当地位的存在了。而且配合默契,无需磨合。虽然《平凡PANCH》发行量比起《平凡》主刊要逊色一些,但目前也仍有数十万读者之多,已经足以让我满意了。我要是买下来的话,我认为最好的经营策略,就是不作太大的改变,继续倚重成熟的杂志社按照以往的方式运做。”

    清水达夫忍不住打断了一下,以更犀利的问题诛心。

    “所以你的意思是说,你没有什么进取的计划喽。你也承认你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本杂志继续走下坡路的现状?我得提醒您,现在日本的人工年年都在增长,而《平凡PANCH》如果再这么下去,用不了两年也许读者就不足十万人了,很快您就会亏损的。我敢说杂志社烧钱的能力到时候会让您大吃一惊的。那到时候杂志社的名誉怎么办?杂志社员工又该怎么办?您会裁员吗?”

    却没想到宁卫民摇摇头,矢口否认这一点。

    “不,当然不。我不干预杂志社的运营,我需要去学习杂志社的经营和管理。这没错。但我也有我自己的办法,不会让杂志社走到这一步,我保证会让杂志社做大做强。”

    清水达夫仍然依依不饶地问,“可您怎么保证?只是说说的话,我可没办法相信您……”

    这次,宁卫民居然笑了。“我不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我有丰富的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清水达夫一下子愣了。

    “是的,杂志要想办好。除了经验,人员,资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新闻来源了吧?谁都清楚,独家新闻对于媒体的重要性。这一点是所有媒体的共性,不管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都是这样。这没错吧?”

    宁卫民侃侃而谈,“有些事情或许我还没和您说清楚,虽然我就职皮尔卡顿公司,可我是华夏人,而且和政府的关系不错。所以我个人除了在销售一些华夏的工美艺术品。也在做对日本引入华夏文化的生意。我有一家小小的书店惠文堂,在日本出版了《红楼梦》的日文版和连环画。像TBS播出的《红楼梦》电视剧,和正在上映的《倩女幽魂》以及即将上映的《中华英雄》,这些影视剧也都是我引进日本的。所以对于中日艺术文化交流,大陆内地的影视剧动态,甚至港城电影的变化,我都有独家的消息渠道。”

    “还不仅如此,因为工作之便,我在法国时尚界也有一定的人脉。LVMH集团和圣罗兰公司,均与我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只要我想,每年巴黎服装界,这两家公司连同皮尔卡顿公司在内,我都能搞到独家专访。新品发布会更会是第一时间及时报道。如果再加上我妻子的雾制片厂和艺人经纪事务所,还有金牛宫唱片,您觉得这些新闻资源,难道还不够我在杂志内容上和其他杂志拉开距离,做出差异性来吗?”

    “此外,我还想说一句,虽然在办杂志的经验上我有所欠缺,但作为一个并不专业的新人,我和那些其他的专业杂志社不同,我绝对不会成为贵社的竞争对手。我只需要有这么一本发行几十万的杂志就很满足了,我绝不寻求在潮流杂志方面更多发展。我甚至愿意用广告需求、这些新闻资源,与贵社长期合作,以换取贵社在专业方面的指点和帮助,以及贵社旗下杂志对我方长期给予舆论的支持。难道这不是合则两利的好事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