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兵不血刃得新郑-《从长平之战开始》


    第(2/3)页

    而是《逐客令》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它的目的了。

    什么目的?

    驱逐秦国朝堂上外戚势力的目的。

    结合历史大事来看,这封逐客令的目的就会更加的显而易见了。

    公元前239年,始皇之弟成蛟叛变,被诛杀,以韩太后为首的来自韩之国的外戚势力,被连根拔起;

    公元前238年,嫪毐叛变,被诛,以

    始皇帝亲母赵太后为首的赵国外戚势力,偃旗息鼓;

    公元前237年,郑国渠案出,《逐客令》颁,旋即,《谏逐客书》出,逐客遂止。而其中,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吕不韦也是在这一年被罢相并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这样一梳理,问题就很明显了,始皇帝要驱逐的不是以李斯为代表的毫无根基的秦国客卿,而是朝堂上已经盘根错节的外戚势力。

    确切地说,就是以吕不韦为首的残余势力。

    因为他们的存在,结结实实地已经影响到了始皇帝一统六国的脚步了,不管他们是有意还是无心,这些试图抱团取暖的外国势力,都必须清除出去。

    而随着吕不韦罢相已成定局,自然始皇帝也就不需要再继续进行无畏的「牺牲」,趁着李斯的一片《谏逐客书》,始皇帝自然也就顺坡下驴了。

    好在的是,这两个问题,对于赵括而言根本就不是问题。

    对外,如今的战国局势,依旧是赵、秦两强对立的局面,甚至赵秦之间已经达成了各分其国的默契。

    因此,即便赵国开启了灭国之战,所要面对的对手也仅仅是一两个国家而已,目前的赵国显然早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对内,赵括以小宗入祧大宗,原属赵王的外戚势力偃旗息鼓,一番新政之中,却是将原有的朝堂架构体系彻底打乱,再加上赵括本身并没有立王后,自然也没有新的外戚势力形成。

    因此,在赵国内部,对于灭诸国的阻力几乎是不存在的。

    这样一来,大兵压境之下,韩之国被灭几乎已是必然。

    当然,灭韩虽然容易,但接下来如何应对秦军的报复,才是关键。

    好消息是,因为几乎是兵不血刃拿下的新郑,城墙防御包括各种各样的防御器械,几乎毫无损伤,这不由得又令赵括的腰杆子硬上了几分。

    很快,韩王的落网,却是让赵括有些麻爪。

    杀是不可能杀的,否则在日后的灭国之战中,势必会激起剩下各国的拼死抵抗。这可不是赵括想要看到的。

    可是,把他放着吧,好像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勾起不必要的麻烦。

    万一在秦赵交锋之时,韩王忽然间登高一呼,有了秦军的撑腰,还真未必会是应者寥寥的状况。上升至,即便是应者寥寥,也够恶心自己一把的。

    那就把他,连带着所有新郑的达官贵族,全都迁移走!

    虽然这会是一场不小的工程,但不管是为了新郑的长治久安,还是为了应对接下来可能的与秦军的恶战,这都是最好的办法。

    说干就干,赵括当即唤来了李牧,随即安排人员,连夜敲开各家的门户,要求其跟随大军向邯郸撤离。

    什么?

    不愿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