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管怎么说,他坚信,要爱民,而不是驭民、用民、掠民。 张苍这个人,还是相当有原则性的。 他并没有见状就阿谀逢迎扶苏的‘表面意思’。 不过,谈到这里,扶苏忽而感慨道,“话虽如此,不过先人们的思想,始终值得敬佩。而荀卿,也着实不负天下儒者之大宗师的名号。” “战火蔓延了百年,儒家早就被诸侯王抛弃。可是荀卿依旧坚持儒家“民为邦本”的政治主张。” “他曾经引用了舟水之喻,认为君为舟,民为水。荀卿认为作为“舟”的统治者,一定要善待“水”。” “君王要满足百姓的各类需求:首先,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国家要赈济贫困、帮扶弱者、减免苛捐杂税,使老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再次,荀卿坚持要让老百姓能有所发展、有所成就,使自己能由社会的底层逐渐上升到中层甚至上层去,荀卿希望民众内心深处能够产生想过上良好生活的愿望。这样民众才会对国家有信心。” “荀卿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当具有一个通畅的流动系统,能够让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阶层的改变、身份的变化,而不是让官位、财富只被一少部分人始终把持。” “那样的话,既阻塞了老百姓的期盼而会造成不满,也会对统治者自身构成潜在的危险。而要实现这点,统治者就要做到“隆礼敬士”“尚贤使能”。” “只有这样,百姓便会心满意足,统治者这个“舟”也就可以在平稳的“水”上安宁的生存了。” “但是这些理论之中,明显有很多地方不合理。” “在我看来,人的欲望是永远都无法消除的。所以君王让所有的百姓都心满意足,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人的本性,自古以来就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人怎么可能甘心于让自己处于卑下的位置。世界上大部分人内心深处,都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认为自己要优于其他人。” “而之所以造成这些地位上的不平等,资源上的贫富差距,见识上的高低,都是因为出身。” “很多时候,人的痛苦,源自于内心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肉体上的劳累反而是次要的,精神上的不安宁,无法调理的欲望,才是痛苦的来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个传统。看破不说破。针对某些和现实重合的剧情内容,请诸位看官老爷们看明白了也就别发太直白的评论。懂的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