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多时,年近古稀,须发皆白的宋九龄在偏厅中,看到了正端坐饮茶的九五之尊。 “老臣参见陛下。” “太师不必多礼,看茶。” 等人坐下,皇帝才试探道:“太师造访,不知所为何事?” 宋九龄梗着脖子,认真道: “老臣昨日听闻,陛下委派了一名无有功名的武官做东宫讲读,传授太子文学,故而,今早便来看看。” 要遭……皇帝心中一跳,有些发愁,对这位老臣,他也是颇为头疼。 上次科举榜单,可见一斑。 这是个宁肯冒着砍头的风险,也敢与他顶撞的硬骨头。 文人风骨什么的……听起来是好的,但若是来阻挠自己,也是很烦的一件事…… 他命齐平去东宫时,便担心过可能引发大儒们不满,故而,才破例让齐平兼任,便是为了避免发生冲突。 可该来的,还是躲不掉,宋九龄此来,毫无疑问,是劝谏他收回任命的。 念及此,皇帝放下青花茶盏,轻咳一声,认真道: “确有此事,那新讲读,便是京都盛名的小诗仙,凉国诗魁,书院六先生的弟子,更屡破大案,实乃帝国良才,非但如此,其于朝政亦有大功,故而朕才许了个讲读之职。” 宋九龄安静听着,起初没太在意,听到后头,却是愣了下: “此人,于朝政有何功劳?” 皇帝解释道: “实不相瞒,宛州水灾,那以工代赈之法,便是此子呈上。” “竟是他!”宋九龄难掩惊讶。 关于以工代赈的策略出于何人之口,朝野上并不清楚,皇帝遵守约定,也没外传,不过如今两人摊牌,也就没太大隐瞒的必要。 皇帝点头,抛出第二弹: “还有那分榜之策,亦是此人所出。” 宋九龄愣住了,分榜……也与他有关? 皇帝见状,趁热打铁道: “故而,此人虽无功名,但绝非庸碌,实乃出身胥吏,无法科考,否则,以其才学,考个状元也未必是难事……故而,朕意已决,太师还是免开尊口,莫要让朕为难。” 宋九龄有点迷糊,心说我何时要你为难,但很快反应过来,摇头苦笑: “陛下误会了,老臣此来,并非是要赶走那齐平。” 皇帝一怔,诧异道:“可太师方才……” 宋九龄叹道:“老臣原本,确是心怀不满,故而入宫,只是没料到……” 接着,他将自己去东宫,先得知齐平压服五名大儒,又目睹其教导太子的过程详细讲述了一番。 听得皇帝一愣一愣的:“竟有此事?” 这是他也没想到的。 宋九龄叹息:“老臣若非亲眼所见,也不敢信。” 皇帝试探道:“那太师的意思是……” 宋九龄道:“陛下慧眼识人,老臣并无异议。” …… 华清宫。 长公主看了一上午书,也没记得几个字,时间稀里糊涂便过去了,转眼到了午膳。 “殿下。” 永宁刚在圆桌旁坐下,便见贴身女官从外返回。 “有事?”长公主好奇问。 女官点头,解释说:“东宫发生了件新鲜事,与齐大人有关,您要听吗?” 齐平……长公主娥眉轻蹙,书卷气的脸上表情冷淡,说道: “不听。” 女官垂头,不再吭声,在一旁侍候,只见永宁夹了几口菜,吃了一阵,突然说: “东宫的事,与太子有关么,说说吧。” “……是。”女官不敢笑,只将探听到的事一五一十,讲述了一番。 倒背礼记,压服五老……授课太子,太师赞叹……长公主起初还不在意,但听到后来,筷子停在空气里,连饭菜都忘了吃了。 “无聊。”半晌,憋出一句。 …… …… 午膳前,文华堂上午的课程便结束了。 齐平断了个章,在太子幽怨的目光中,飘然离去。 第一堂课算是完美收官,他也没兴趣与詹事府的人应酬,赶在午饭前,朝皇宫外赶。 准备回衙门去。 可还没等出皇城,便忽地望见一架华丽的车辇,拦在了他的必经之路上。 ------题外话------ 感谢书友:锐宝宝玲宝宝、暮野i打赏支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