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将’相和-《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3/3)页

    侧过身,朝远处的殿室侧门一昂首,便见一道鹤发童颜的身影,自侧门外缓缓走入殿内,来到申屠嘉面前。

    满是疑惑地抬起头,看着眼前的黄生,申屠嘉只一阵手足无措起来;

    望向窦太后的目光中,更是恨不能明写着:太后这是,怎么个意思?

    便见窦太后摇头一笑,朝身前的黄生缓缓一点头;

    才侧过身,温笑着望向仍面带疑惑的申屠嘉。

    “听说前些时日,丞相在宣室剧咳昏厥,似是病得不轻?”

    “——我思来想去,也没有什么能报答丞相的。”

    “所以,叫黄生前来,替丞相把把脉,再开副药方。”

    “也算是我刘氏,对丞相仅有的心意,以及表达感谢仅有的方式了······”

    闻言,申屠嘉这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对身前的黄生微一拱手,待黄生回过礼,坐下身,便将手放在身前的案几之上,任由黄生,为自己把起了脉。

    ——这或许有些奇怪;

    黄生,一个做学问的人,还会把脉?

    就算多少会点,窦太后似乎也不必让黄生来,而是应该让宫中,那些医术更‘高超’的太医来?

    实际上,黄生的医术,是肯定要比宫中,那些吃这碗饭的‘专业’太医要强的。

    原因也很简单:黄老学说,指的是黄帝和老子的学说。

    而在黄老学说的典籍当中,有一本十分重要的典籍,叫《黄帝内经》。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世代,每一个黄老学出身的文人,其实都是兼职医生。

    而且这些黄老学出身的文人,其医术水平,是和文学水平、学术成就直接挂钩的。

    ——治黄老的,连《黄帝内经》都没搞懂,还有脸说自己是黄老名士?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你都是黄老名士了,怎么可能还没弄懂《黄帝内经》这种入门级读物?

    《黄帝内经》都没搞明白,你咋读得懂《黄帝四经》?

    咋读得懂《老子》?

    咋读得懂《黄帝九章》、《三坟》、《黄帝宅经》、《黄帝问玄女兵法》、《黄帝阴符经》?

    所以,即便从来没听说黄生懂医术,申屠嘉也愿意相信:眼前的黄生,就是此刻的长乐宫内,医术最好的人。

    因为黄生,恰恰就是‘肯定熟读《黄帝内经》’的黄老名士。

    就好比后世,一个享誉世界的医学博士,肯定知道皮肤擦伤,需要用双氧水消毒一样。

    “嗯······”

    “唔······”

    “呃,请丞相换个手。”

    就见黄生坐在申屠嘉身前,分别在申屠嘉两只手的手腕号过脉,又咿咿唔唔沉吟许久,才终于将手收回,面色严肃的望向申屠嘉。

    “丞相的身体,因为早年征战,留有不少老伤,落下的不少隐患。”

    “再加上丞相体内阳盛阴衰,肝火过旺,体内燥火堆积,又无法被释放······”

    说着,便见黄生低下头,摊开一张竹简,就要为申屠嘉开药方。

    见黄生这般举动,殿内众人自是略有些担忧的稍昂起头;

    倒是申屠嘉身侧的刘胜,赶忙从怀中掏出一纸绢布,递到了黄生面前。

    “这是宫中的太医,为老师开的清火汤。”

    “过去这几个月,早晚各一顿,都是文火慢熬两个时辰。”

    “——我亲自盯着侯府的下人熬的,肯定没出差错。”

    听闻刘胜这番急切的话语,以及眉宇间油然而生的忧虑,御榻上的窦太后、天子启,以及西席的晁错都不由一奇;

    黄生却并没有注意这些,只伸手接过药方,仔细查看了一番,才缓缓点下头。

    “没错,确实是清火汤。”

    “但丞相的肝火,实在是过于旺盛了些······”

    “常人的剂量,恐怕对丞相,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唔······”

    说着,黄生便提起比,在刘胜递来的药方之上,稍微修改了几位药的剂量。

    而在御榻之上,窦太后、天子启母子却是稍一对视,便不约而同的侧过头,将欣慰的目光撒向东席;

    在哪里,刘胜就如同申屠嘉的子侄般,躬立于申屠嘉身侧,竖耳聆听黄生的交代,又不时点下头,再轻声询问着什么。

    “小九这模样······”

    “皇帝,不觉得有些眼熟?”

    窦太后轻声一问,天子启也只是温笑的点下头,却并没有再开口。

    只是那撒向申屠嘉的目光中,竟隐隐带上了些许羡慕,和嫉妒······

    (本章完)

    /133/133765/32204661.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