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淳于越站出来了。 一众儒生顿时慌了。本以为今天跟着太子,他们可以得到些什么,结果反而让太子把他们的门面给砸了。 “要我说,道理就是那个道理,说出来大家都觉得合适的道理,都觉得道理就该是这样!” “你们说是不是!?”扶苏持剑望向自己十多个弟兄。 众人先是被扶苏震住,半天没有人回过神来。 像极了面对嬴政一样。 将闾很快就道,“太子所言极是。人人心中有一个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准。” 公子高也站出来道,“太子说的是,道理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能够打动我们内心,并且驱使我们按照良善的方向发展的,那才是真正的道理。” 扶苏站定,“本来就是这样。现在的人,连评判什么是真理的标准都给不出来,都在那里谈论真理。” “我以为我诸位兄弟们说得都不错。人人心中都有个是非标准。那么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是非标准来就是了。” “如果自己能够找到心中的是非标准,并且按照那个是非标准去做。之后自己不违背本心中的标准就可以了。” “譬如大家都认为别人对待自己好,自己理当回报。但是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欲,反而对别人恶意伤害。那这就是违背他自己的本性。” “这样的事情是他自己个人所做的,他违背了他自己的良心。固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他早晚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可为什么现在的人总是把这样的事情扯到公序良俗上呢。现在的人,天天大谈社会公德,维护公德。” “可是连德行的评判标准都有问题,又谈什么维护公德呢。” “很多时候,民众被坏人、坏的学说蛊惑,失去正确思考的方法,渐渐落于下乘。” “听到别人这么说,这么做,做了坏事儿也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惩罚。所以有人认为大家都这么做,自己这样做也没有问题。” “一旦这些人之中的某人或某些人因为做了同样的事情而被惩罚,被攻击。这时候就开始大喊,这不公平。” “这确实也不公平。因为道德的准则本来在每个人心中都不同。” “而有的人起了恶念,哪怕是好的主张,最好的制度,落在他手里也照样会拿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明明一切的一切,全在乎自己的心。能不能把自己的心守住。却非要扯到外事上,把原因归结在外面。” “现在的学说,到处在教人学这个,师那个。可是没有学说教导人在学习前先问问他自己,他的心是怎样想的。” “你们怎么不问问胡亥,他想不想做个君子?你们怎么不问问胡亥,听你们讲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们教导胡亥,是为了成全胡亥还是为了成全你们这些所谓的老师自己?” 胡亥躲在扶苏身后,他巴望着扶苏的神色。 今日被众师围逼责问,只有大哥出言帮助我。 但是比起这个恩德,胡亥却被扶苏那句话给震慑到了。 你们怎么不问问,自己是否愿意去学习;自己又是否愿意学做个君子。 “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标准加在别人身上呢?孔子自己都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们愿意把胡亥的道理标准加在你们自己身上,那你们今天就可以施教了。” 扶苏把胡亥给拉了出来。 众人都望着胡亥,忽然间记起来了小时候的自己。 每个人,在年少的时候,都很困惑,为什么大人说的和做的不一样。 只是也有人羡慕胡亥。怎么他们小时候,没有扶苏这样一个人,在别人给他们讲那些大道理时,站出来帮他大声喊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想法。 也许真正的教育本来就是事先告诉被教育者,做一件事选择不同的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教育者本来做的就应该是教导孩子做出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结果,而让他自己去选择。 而不是一上来地告诉他,你只有成为道德至高至上的君子,这样才能算是学习有意义。 淳于越见识过扶苏庭辩,他很自然地保持沉默。 对付扶苏,只能用武力。其他的休想。 可是新来秦国的几位大儒,比如周术,他对扶苏的了解并不多。 在秦国,到处都是有权位的人。 他们曾经看到,那些道德低劣的人被人加以修饰,捧上神坛,甚至尊为道德楷模;连周青臣那样的伪君子,都被人称为大儒。 一只蟑螂出现在地面上,周围还跟着一群小人。这些清正君子一个个都躲周青臣等人躲得远远地,唯恐避之不及。 除了那些滥竽充数的小人总是得到与之不相匹配的吹捧和赞誉。 还有一种让大家都感到不齿的行为也非常广泛。 某些人靠着自己权力大,麾下聚集名士,将他人的指挥和才华,落在自己的名字上。 他本人没有什么才能,只是靠着周围的人崇拜他的权位,把他人的才智和功劳落在自己身上。 这样的人,尤以秦王最为典型。 以李斯最为助长这样的风气。 那么他的臣子,难道会比大王做的更好吗? 当然不! 既然已经知道大家平日里都吹捧的都是有权位的人,那么扶苏被捧到天花板上,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是不是被人吹上去的。 周术就是这么想的,他就问扶苏。 “我听闻太子平日里好读韩非之说。太子势必了解韩非之师荀卿之学说。” “我还曾听人说,太子认为,治理国家,一定要注重师道。” “太子不止一次提出,师教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难道太子不知道,荀子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荀卿不仅把国家兴亡与教师的关系作为一条规律总结出来,更把老师的地位提升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 “荀卿认为学生必须要尊重老师,荀卿更认为学生要对教师的无条件服从。荀卿曾说,师云亦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教导学生,权力本来就应该全部都在老师手中。怎么能通过询问学生来决定老师是否教,怎么教呢?” “难道太子认为,七八岁的孩童,他有自己做出决定的能力吗?” 周术发出了一连串质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