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上林苑之争(求打赏月票全订!)-《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3/3)页

      周围的人也都望向扶苏。

      扶苏只反问一句,“难道说,老师的职责本身不就在于教导学生让他有自我思辨的能力,自我选择的能力吗?”

      周术顿时哑住。

      他望望淳于越。

      淳于越则在看流水。

      “为什么周仆射说要让老师处于绝对的地位,老师说什么,弟子就要说什么。难道说荀子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

      “我记得荀卿曾经说过,老师教导学生要让他学会的能力就是闻见知行。行就是要让学生在明白道理,掌握规律之后,能够实践它。”

      “为什么要让老师掌握绝对的权力,师父说什么,弟子就要说什么。这样的弟子,他所实践的,只是遵照老师的旨意去行事。”

      “我听说荀卿曾经有不少弟子。但是只有三个人很出名。一位是当今廷尉李斯,一位是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一位如今在我麾下,昔日御史张苍,如今的督军令。”

      “这三个人,他们哪一个是真的按照了荀卿的说法去做呢。”

      “他们成功,不就是因为他们超越了他们的老师,所以才能在天下闻名吗?”

      “我想老师教导学生,恐怕第一句应该就是,你想要学习什么,随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想学习的去教导他。”

      “非但如此,在教育的师生关系之中。老师不仅仅不应该处在绝对的权威地位,而是应该把自己摆在最下面的位置!”

      “孔子的学说,本来就是围绕《易经》,发扬其精神而著作。而《易经》给出的师道,师父要居于下位挑着担,把弟子托起来。”

      “老师要慎重的选择弟子,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教导弟子使其超越老师,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师道精神。”

      “在遥远的南部国度,那里的人学习佛道,佛道的精神也是如此。老子曾经著作《德道经》,也是说的是一样的道理。”

      【经过考证,现存道德经原名为《德道经》,现存传世版本,在真正的原本基础上被人恶意篡改为鸡汤文字,改动处多达六百处。】

      “万法本就同源,若要议论,最后也都是回到一。”

      “如果人们同时在大街上看到两批师生。其中一批弟子们将老师高高抬起,尊奉其为老师,弟子们为老师辛苦奔波,得到食物先让老师吃;”

      “而另一批弟子,弟子们都在专心修行,老师在他们身边给他们清理环境,赶走蜘蛛蚊子,替他们准备食饭。弟子们有所求教,老师赶快告诉他们。”

      “若是解答不出,又或者弟子已经超越了老师,老师就要赶快为弟子推荐更加高明的老师。”

      “这才是真正的师道。只是当今的天下,谁又能做到这些。”

      一众儒者闻言,一个个面红耳赤的。

      周术被说得哑口无言,他举目四张,没有一个人再支持他。

      周术不相信扶苏的话。

      “可是老师是尊者啊。老师怎么能把自己摆在低下的位置呢?如果老师把自己摆在低下的位置,那学生不就要站在老师的头上,这是违背礼的啊。”

      扶苏笑了,“孔子直到死,都没有给出礼的明确定义。子曾经说,礼是非常难的。因为没有谁人永远真正都把握好为人处世的尺度。”

      “既然你们的老师都没有给出过礼到底是什么,你们说什么这是违背礼的呢?”

      “要我说,当今天下的儒者,能够把我所说的师道精神贯彻起来。老师教导弟子,让弟子踩着自己的肩膀站得更高。”

      “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得到世人的尊重。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真正得到弟子们的尊敬,让弟子们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当老师把弟子捧起来时,他已经被他的弟子们高高举起。”

      “真正的老师未必非常有名,也未必出自非常大的门第。但是真正把弟子托起来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老师。我没有见到咸阳宫里有哪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而且谁说了,一个人学习一定要有老师教导。他学习道理,难道不可以从朋友身边学习吗。”

      “儒家整天制造一大堆条条框框,繁文缛节约束自我。现在五百年过去,天下都又要一统了,现在到处却是子张之儒。难道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吗?”

      “儒学也一直被官府排斥在门外,始终无法发挥它理想的应有的教化庶民,使得国家之间民众和睦,君臣有道的作用。”

      “我想这恐怕是因为孔子本来对周易的理解就有欠缺,他虽然立志救许多人,可是他对周易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习得神髓的地步。,”

      “既然是一开始就没抓到核心精神,那么孔子所传授的儒道自然也本来就是有不足。”

      “老师不该把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地位抬得很高,只有先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学生才有机会爆发出他的全部潜能。”

      “而老师要获得弟子的尊重,本来就是靠自己的德行,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冰冷说教,连老师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去要求学生做到,这合理吗?”

      “我想作为儒家的弟子,孔子的传人,该做的事情不是去助长他本来的错误,强化老师在师徒关系之中的掌权地位,而是去把真正的师道精神发扬出来,把弟子托起来。如此循环往复,道才能永远地传承下来。”

      “不要让孔子的错误遗留千年,这样只会祸害更多的人。造成的后果,最终也只会是反噬儒家,使得儒家为众人所摒弃。”

      众儒生都已经是一个个伸长脖子望着扶苏。

      “太子从生下来就是个传奇,注定于世不凡。”周术诚心作揖,“臣受教。”

      有些人,上天降其于世,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为的就是要让他非凡的大业。

      而有些人,他没有受过什么苦难,但是却有着超高的天赋,这样的人生下来,就是利益众生。

      扶苏在这些儒者心目中,自然属于后者。

      儒臣们自然一个个都作揖,“臣等研究学习祖师爷孔子乃至自己师父的道理多年,不如一朝听闻太子所解。”

      “太子,您的思想,已经超越当世很多人了。”

      “岂止是当世啊,这太高明了。以前大家议论道理,是不能用别的门派的道理来解释的。但是太子说的,是任何学说都不能辩驳质疑的。”

      “只是,这师道的精神,谁又能真正秉持呢?”

      扶苏倒是难得的严肃。“能,肯定能。有几个,就算几个。”

      扶苏脑子里装着古人两千年的血泪教训经验,精神文化。光凭这些,再加上权力,一定能够改变当下这个世界。

      这场短暂的上林苑之争,其言语并不是惊世骇俗,但是道理却深深地打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

      对于师道精神的理解,从此不再有争议了。

      乃至于史书上,自然也是将这一段浓墨重彩记录起来,以给后人启说。

    


    


    第(3/3)页